寿逾百胡同



寿逾百胡同,名字非常有意思。逾是超过的意思,不知是指住在这胡同里的人寿长逾百,还是这条胡同。我猜想不是以讹传讹,就是因言不雅训所改。院里的住户告诉我:这是日伪时期一个警察局长的房子,看格局恐怕充期量是一个小分局长吧。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钟楼,草场胡同




  冬天的草场胡同,远处为钟楼,钟楼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北端的建筑。与正南约100迷处的鼓楼同为元、明、清三代北京城的报时中心。

  钟楼报时的大钟,初为铁钟,因其声音暗哑,改为现在用的铜钟。该钟铸于明永乐年间。每晚戊时(19时)撞钟报时,称为定更。至五更寅时(5时)再次撞钟,称为亮更。每次撞钟一百零八下,俗称:“紧十八,慢十八,不紧不慢又十八”。钟声圆润洪亮,京城内外方圆数十里均可以听到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公布答案:世界上最窄的胡同,

在你那小心眼里!


biggrin.gibiggrin.gibiggrin.gi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沪 上 人 家

  作 者 自 叙
  余幼喜游历,然自入成年,囿于处境,未能如愿,今老之将至,忆及一生之
  芸芸,心甚憾之。
  为慰未能远行之憾,自六、七十年代起,立志走遍所处城市沪郊之每一乡镇,
  并用相机拍摄所经之地的环境、风土。自所摄第一张照片起,至今已近三十年,
  步行行程三万余公里,历经沪郊偏远荒僻之地,拍摄照片二万余张,所摄照片之
  处,随建设之进展,现已大都消失。然光阴荏苒,岁月蹉跎,至今尚有部分未及
  之乡镇。余自当尽最后之力,已完成当初沪郊风光之梦。
  徐喜先
  二00一年九月
  编 者 语 :
  生活在上海的徐喜先先生,长期致力于沪郊风光和城市人文摄影。几乎走遍
  了上海的每一个乡,行程近三万公里。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拍摄,积累了大量的照
  片资料。
  这些照片只是徐喜先先生摄影作品中的一小部分。黑白之间记录着时光中点
  滴永久的印象;记录着这里人们岁月中流淌的生活,记录着上海的沧桑变化和历
  史风貌。相信《沪上人家》优美、真实的瞬间会给我们留下美好、永恒的记忆……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抉择




抉择
  往事已似烟云散
  唯有梦中复重来
  莫谓今日无事事
  它年梦中亦牵怀。
  当我1967年站在野猫墩渡口附近苏州河边上的时候,望着这如梦幻般的旷野,做出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——我要尽我的一切所能留住这瞬间的美丽。


[ Last edited by shouzhu on 2005-2-7 at 20:18 ]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 沪上印象




 沪上印象
  1978年摄于白莲泾旁
  白莲泾位于浦东新区西南,照片中横在上面的管子和竖在前后的铁架四处可见,夹缝中隐约可见那渐次逝去的沪郊小镇和荒野。这一切的要素组成了我对沪上的印象。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淞沪铁路纪实


  1987年摄于淞沪铁路的新广路段
  淞沪铁路始建于1898年(清光绪二十四年)全长16.1公里,90年代中期被废弃,拆除后被现在的轻轨——明珠线所代替,作为上海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。
  

  

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老城隍庙旧照


  摄于70年代后期
  老城隍庙是上海市著名的古庙,明永乐年间由金山神庙改建而成,1924年毁于大火,1926年重建。老城隍庙同时也是上海最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之一,每天都迎送着无数的南来北往的过客。



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  晨

  1980年摄于佘山附近
  佘山位于松江县宋江镇西北约11公里,有东、西两峰,古树参天,林木葱郁,绵延数里,为上海的旅游景点之一。清晨的佘山,更显其宁静和幽远。







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

北塔残照


  1992年摄于嘉定县桃浦乡
  北塔始建于宋代,又称韩塔。位于嘉定县桃浦乡,随时代的变签,此塔现已彻底在地图上消失。




寂默,光影散尽.

TOP